山东审计机关系统推进“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
作者单位:审计署网站
按照审计署党组深入开展“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部署安排,山东省审计厅向全省审计机关发出动员号令、作出系统部署,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细化贯彻措施,明确责任分工,列出时间节点,强力抓好落实,以攻坚态势扎实推动行动各项工作取得良好开局,持续提升审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对标对表明确“路线图”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对标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求,组织省、市审计机关聚焦审计全覆盖、重点领域深度监督、移送线索质量等领域,梳理薄弱环节,提出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和意见建议,着重补齐短板;对标外省先进经验做法,到湖北、云南等地审计机关,实地学习审计质量控制、大数据审计、审计成果利用等工作经验,进一步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对标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要求,深入剖析全省审计系统违纪违法案例,深刻反思存在的作风问题、廉政风险。通过全面剖析,查摆出审计立项、审计实施、成果利用、督促整改、作风建设5个方面的工作不足和薄弱环节。在系统研究基础上,立足山东实际,制发《山东省审计机关“科学规范提升年”实施方案》,明确5个方面25项提升措施,为科学规范开展审计提供路径指引。
审计立项方面,着力强化审计项目立项研究,加强审计项目融合衔接,规范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统筹整合审计资源,促进审计工作更加契合中心工作,推动审计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审计实施方面,着力编好审计方案,强化审计质量全流程管控,探索智能审计,压实分级质量控制责任,推动提升审计监督质效。成果利用方面,着力精准研判定性问题,客观公正评价定责,科学提好审计建议,聚焦重大提炼成果,规范高效办理移送,促进提升审计成果高度厚度。审计整改方面,着力提升审计整改要求质量,加强审计整改督促检查,严把审计整改销号和结果审核关,深化审计整改结果运用,切实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作用。审计作风方面,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着力深化文明审计,严明纪律规矩,强化警示教育,切实维护“国家审计”金字招牌。
建章立制压实“责任链”
坚持以制度促规范、靠制度管长远,增强审计工作系统性、协同性。
控好质量链。恪守审计质量生命线,制发《山东省审计厅审计项目全流程审计质量控制办法》,清晰列示全流程审计质量控制各责任主体和重点环节的质量控制要点、流程图,明确审计计划管理、组织实施、审理审定、督促审计整改等流程控制措施,促进审计质量过硬。印发《审计业务质量负面清单》,为审计实施划出红线。
做强成果链。对问题类信息开发、审计整改成果类信息开发、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质量等工作作出专门部署,围绕综合研判问题、剖析问题根源、提好审计建议等提出具体要求,促进提升审计成果开发水平,更好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
优化管理链。强化审计机关内部事务管理,组织修订完善机关管理制度规定,改进流程、堵塞漏洞,提高效率、消除隐患。如围绕加强全省审计机关财务管理,明确强化对下监督指导、提升资产管理水平等6项工作要点,组织开展预算绩效自评,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围绕加强保密工作,提出抓实涉密人员日常管理、加强涉密载体全生命周期管理等22项工作措施,持续筑牢防线、守好底线。
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力”
科学规范开展审计,是一次自我提高自我升华的改革。山东省审计厅坚持向改革要动力,深入探索,聚力攻坚,以改革精神解决审计工作运行中的堵点难点,切实将创新力转化为生产力。
精选重点任务。着眼于健全完善审计监督体系,推进审计工作全方位高效、多维度协同,制发《全省审计系统2025年改革创新任务计划》,涉及省级层面38项创新任务,市县级层面53项创新任务,涵盖审计工作全流程、各领域、各环节。
精细推进落实。尊重改革规律,强化改革创新任务全周期管理,建立调度通报、领衔推进、分级评估、政策衔接等机制,强化上下协同,细化实化措施,有效统筹省市县三级资源,以点带面发挥带动引领作用。
精准推广示范。建立改革创新任务典型案例常态化评选机制,将方向正确、路径清晰、措施有力、成果丰硕的创新做法,上升为制度机制或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板,做到“一地创新、全省共享”,让更多新成果新模式转化为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源源动力。
【来源:转自山东省审计厅网站】